1、將受命之日則忘其家,臨軍約束則忘其親,援袍鼓之急則
忘其身。
――《史記•司馬穰苴列傳》
2、做官的都愛做好官,不過往往只知道愛做自己家里人的好
官,自己親戚朋友的好官;這種好官往往是自己國家的貪官污吏。
――朱自清《論自己》
3、慈父不能愛無益之子,仁君不能畜無用之臣。
――三國•魏•曹植《求自試表》
4、置不肖之人于位,是為虎傅翼也。
――漢•韓嬰《韓詩外傳》卷四
5、出公理,則遠者自親;行私為,則子母相怨。
――《管子•形勢》
6、把親戚朋友看得輕,把國家法律看得重,如此自然易于走
到公忠方面去。
――張君勱《立國之道》
7、私仇不入公門。
――《韓非子•外儲說左下》
8、兒子從宦,有人來云:“貧乏不能存?!贝耸呛孟?。若聞
資貨充足,衣馬輕肥,此是惡消息。
――清•梁章鉅《古格言•仕進》
9、婚姻勿貪勢家。
――北齊•顏之推《顏氏家訓(xùn)•止足》
10、對勞苦大眾的無限熱愛,其中也包括自己父母子女親戚在
內(nèi)。當然,對于自己的近親,對于自己的父、母、子、女、妻、
舅、兄、弟、姨、叔,是有一層特別感情的。這種感情,共產(chǎn)黨不
僅不否認,而且加以鞏固并努力倡守它走向正確的與人民利益相符
合的有利于人民的途徑。
――毛岸英
11、應(yīng)高年享富貴之人,必須少壯之時,嘗盡艱難,受盡辛
苦,不曾有自少壯享富貴、安逸至老者。今人往往機心巧謀,皆欲
不受辛苦,即享富貴至終身,蓋不知此理。而又非理計較,欲其子
孫自少小安然享大富貴,尤其蔽惑也。
――宋•袁采《袁氏世范》
12、以媚字奉親,以淡字交友。
――清•金纓《格言聯(lián)璧》
13、古之英雄,意量恢拓,規(guī)模宏遠,而其訓(xùn)誡子弟,恒有恭
謹厚藏,身體則如鼎之鎮(zhèn)。
――清•曾國藩《曾文正公全集》
14、重資財,薄父母,不成人子。
――明•朱柏廬《治家格言》
15、兒孫自有兒孫福,莫為兒孫作遠憂。
――元•關(guān)漢卿《包待制三勘蝴蝶夢》楔子
16、無正經(jīng)人交接,其人必是奸邪;無窮親友往來,其家必然
勢利。
――清•金纓《格言聯(lián)璧》
17、愛親者,不敢惡于人;敬親者,不敢慢于人。
――《孝經(jīng)•天子章》
18、慈于子者,不敢絕衣服;善于身者,不敢離法度;慈于方
圓者,不敢舍規(guī)矩。
――《韓非子•解老》
19、父母對于子女,應(yīng)該健全的產(chǎn)生,盡力的教育,完全的解
放。
――魯迅《論教育》
20、至樂無如讀書,至要莫如教子。
――清•金纓《格言聯(lián)璧》
21、愛其子而不教,猶為不愛也;教而不以善,猶為不教也。
――明•方孝孺《遜志齋集•右第三十六章》
22、子孫不得惑于邪說,溺于淫祀,以邀福于鬼神。
――南宋.袁采《袁氏家訓(xùn)》
23、夫婦之道,不可不正也,君臣、父子之本也。
――《荀子•大略》
24、夫妻是樹,兒女是花;有了花的樹才能顯出根兒深。
――老舍《我這一輩子》
25、父子之嚴,不可狎;骨肉之愛,不可以簡。簡則慈孝不
接,狎則怠慢生焉。父母威嚴而有慈,則子女畏慎而生孝矣。
――北齊•顏之推《顏氏家訓(xùn)集解》
26、父不慈則子不孝,兄不友則弟不恭,夫不義則婦不順矣。
――北齊•顏之推《顏氏家訓(xùn)集解》
27、友于兄弟,分形共氣。
――《梁書•武陵王紀傳》
28、兄弟不睦,則子侄不愛;子侄不愛,則群從疏薄。
――北齊•顏之推《顏氏家訓(xùn)集解》第四二頁
29、縱容子孫偷安,其后必至耽酒色而敗門庭;專教子孫謀
利,其后必至爭貲財而傷骨肉。
-――《荀子•子道》
30、是否對人民盡了責(zé)任,可以考驗誰是優(yōu)秀子孫,誰是不肖
子孫。
――《陳云文選》第一卷第二九八頁
31、生了孩子,還要想怎樣教育,才能使這生下來的孩子,將
來成一個完全的人。
32、干部子弟千萬不可以革命功臣子弟自居。
――《陳云文選》第一卷第三九五頁
33、愛子不教,猶饑而食之以毒,’適所以害之也。
――清•申函煜《省心短語》
34、大明無私照,至公無私親。
――唐•張?zhí)N古《大寶箴》
35、君子之澤,五世而斬。
――《孟子•離婁下》
36、無德而富貴,謂之不幸。
――《資治通鑒•漢紀》
37、家且未正,焉能正人?
――唐•張九齡《讓兩弟起復(fù)授官狀》
38、知子者,賢父;知臣者,明君。
――宋•范?!短普摗?BR>39、父母之愛子,則為之計深遠。
――《戰(zhàn)國策•趙策四》
40、家有千金之玉不知治,猶之貧也。
――《韓詩外傳》卷二
41、父不能知其子,則無以睦一家。
――唐•魏徵《論御臣之術(shù)》
42、以德遺后者昌,以禍遺后者亡。
――宋•林逋《省心錄》
43、慈母敗子,愛而不教。
――宋•司馬光《家范》卷三
44、以清白遺子孫,不亦厚乎!
――宋•劉清之《戒子通錄》卷三
45、養(yǎng)子弟如養(yǎng)芝蘭,既積學(xué)以培植之,又積善以滋潤之。
――宋•劉清之《戒子通錄》卷六
46、有子如龍虎,不須作馬牛;有子如豚犬,何須作馬牛!
――明•田藝蘅《玉笑零音》
47、雨澤過潤,萬物之災(zāi)也,情愛過義,子孫之災(zāi)也。
――明•呂坤《呻吟語選•禮制》
48、子弟少年時,勿令事事如意。
――清•申涵光《荊園小語》
49、嫁女莫望高,女心愿所宜。
――唐•李益《雜曲》
50、兄弟叔侄之不和,皆因于爭財之不平。
――宋•鄭至道《琴堂諭俗編》卷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