個人簡介
馮天樂,男,黃岡中學2024屆高三(9)班學生,物理競賽組成員。曾任班級物理課代表,愛好閱讀、打乒乓球、踢足球等,曾獲校“學習之星”“三好學生”等榮譽稱號。在第39屆全國中學生物理競賽決賽中獲得金牌,在第40屆全國中學生物理競賽決賽中獲得金牌,并以全國第三名的成績進入國家集訓隊。
大學目標:已保送北京大學元培學院,希望能在物理學研究上有所貢獻。
學法分享:給物競生的幾點建議
一、刷題
物理競賽生(簡稱物競生)刷題作用有三:
(一)對經(jīng)典模型的積累。這樣在面對一道復雜的題時可以將其分解為自己熟悉的模型,不至于無從下手。為實現(xiàn)這一點,需要跟著教練的引導,參加一些必要的刷題班,并在復賽前系統(tǒng)地把近幾年的復賽卷、決賽卷做一遍。
馮天樂整潔的學習筆記
(二)培養(yǎng)做題的速度與準確度。物競只有七到八道題,多做一道題帶來的優(yōu)勢很大,所以速度是很有必要的,最理想的情況是把所有的題都做完。至于準確度,我認為是熟練度的體現(xiàn),對于初學者,準確度低是正常的,但若因為擔心做的題錯了而反復檢查,導致題做不完,在我看來,是沒有意義、得不償失的,因為:1.物理競賽是有過程分的,做錯不等于沒分。2.物理競賽是有(相當高的)容錯的,并不是必須非常高的分數(shù)才能進集訓隊,比如我自己參加決賽時,盡管也有很多的遺憾(失誤),但至少所有題都做了,結(jié)果也沒有很壞。3.題做多了后,自然準確度會提高,而真正正常(試卷正常,改卷正常)的情況下,準確度達到百分之八十左右就足夠進集訓隊了。
黃高傳承:馮天樂與班主任王妍老師、北大元培學院黃岡中學2021屆9班鄭天宇學長合影
(三)保持做題的手感。這在真正大考前尤為重要,大考之前,最忌一直看書,保持每1-2天做一套競賽卷子是必要的,因為只有經(jīng)常做卷子,才能保持考試時做題的節(jié)奏,不至于考試時在某道題上發(fā)呆太久而打亂節(jié)奏。
附:雖然刷題是必要的,但也不應該沉迷于其中。持續(xù)地刷大量的題會給人一種虛假的充實感,在刷題量達到一定值時,再持續(xù)大量刷題大部分只是重復,真正學到的很少,而且題做多了后對自己做過的題的印象會減弱,而且對好題的消化也會變差,得不償失。我覺得最大的刷題量不過一天一套綜合卷,再多就沒有時間認真讀普物書(普通物理教材)或靜下心消化難題了。
二、讀普物書
盡管決賽正在開始摻雜四大力學(理論力學,熱力學與統(tǒng)計物理,量子力學,電動力學,統(tǒng)稱四大力學)的內(nèi)容,但復賽與決賽的大部分內(nèi)容還是基本的普物模型,所以認真的徹讀普物書是很有必要的,要真正理解書上的每一個知識點,而非僅僅會用公式。
三位保送北京大學的“大佬”,左至右依次是方俊(生物集訓隊),徐一鳴(數(shù)學集訓隊),馮天樂(物理集訓隊)
三、對難題的處理
作為競賽生,遇到難題是正常的,而物競中的難題分為計算困難型、超綱型、經(jīng)典但矛盾型、抽象型,以下幾種:
1.計算困難型:將之視為計算練習,耐下心來計算,可以提高計算速度與準確度。
2.超綱型:若是在看超綱的書(四大力學教材)時遇見的超綱的題,不必理會,但如果是培訓機構(gòu)卷子出的個別超綱題,則要盡量搞懂,因為決賽正在開始摻雜四大力學的內(nèi)容,培訓機構(gòu)選出來的經(jīng)典模型是有必要理解與掌握的。
3.經(jīng)典但矛盾型:這種題目是在經(jīng)典模型下挖的“坑”,需要對概念的理解非常清晰才能避免跳進坑或把自己繞暈,遇到這種題目時,不能僅滿足于湊出正確答案,還要嘗試用別的方法解題或找出其他方法中的錯誤,將之改正后嘗試殊途同歸,這樣才能完善自己的思維體系,不至于再跳進坑。
4.抽象型:不知所云,稀里糊涂地湊答案,這種題一般稱之謂“屑”,果斷拋棄。
軍訓中的馮天樂:剛強堅毅
四、面對精神內(nèi)耗
處理難題是一件艱難且枯燥的事,很容易讓人產(chǎn)生焦躁情緒,這會導致效率的下降與效果的變差,又反過來加劇焦躁的情緒,如此惡性循環(huán)造成物競生的精神內(nèi)耗。對我自己而言,克服這一點的唯一辦法是靜下心來,安心做事,不去想別的事情,這是笨方法,但也只能如此,否則內(nèi)耗是無窮盡的。
難忘師恩
記得剛開始學競賽時,我因為對新知識接受較慢而落后,物理教練涂國春對我不斷鼓勵,而且耐心解答我的問題,常常讓我眼前一亮、茅塞頓開;高二一年,涂國春老師帶著我們在全國各地奔波;班主任王妍老師在重大考試時的點滴陪伴;復賽前夕,吳繼武主任為我們加油打氣……
馮天樂與涂國春老師合影
我還記得數(shù)學老師布置的“高強度”的作業(yè),讓我打下堅實的數(shù)學基礎;我還記得競賽之余,語文王妍老師、英語涂金菊老師見縫插針地布置任務,夯實雙語基礎……盡管留給高考的時間有限,我們?nèi)詧猿至讼聛怼?/p>
三年時光,太多的故事淹沒在時間的浪濤里,最后留下的,是值得珍藏的回憶。感謝每一位老師的教誨與陪伴,讓我一步步走來,成就今天的自己!
供稿 | 馮天樂
編輯 | 王 惠
審核 | 汪秀兵 /吳繼武
終審 | 郭 旭